新华社南京5月8日电(记者 郭奔胜)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在当下中国更显紧迫。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建设者,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应该自觉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过程。这是向全社会发出了强烈信号,环境面前人人平等,生态建设无人例外。打好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硬仗,当务之急就是要把“人人看到问题”,变成“人人都来参与解决问题”,把全社会的步调都调整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 用“局外人”的心态来看待出现的生态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忌。事实上,生态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着关联。尤其是在我国迈向工业化中后期过程中,生态对生产、生活的敏感性大大增强,生态系统也无时无刻不承受着来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严峻考验。每个人的生活行为虽然不像工厂排污水、排废气那样对环境造成显性影响,但点点滴滴汇聚起来都在影响着环境的质量。比如乱丢垃圾、高耗能行为、过度依赖汽车出行等。这些都构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加害”。但需要警惕的是,很多人往往在环境问题出现时,只想到自己是呼吸不到清新空气、喝不上干净水的受害者,而很少从环境加害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当前,正如意见所指出的那样,要千方百计唤醒全体社会成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自己的事、紧迫的事、体现社会责任的事,做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派、支持者、参与者。 当务之急是要把生态文明的主流价值观根植到每个社会成员中的心坎里。敬畏自然,才有文明,尊重生态,才有发展。无论是政府决策者,还是企业经营者,都要把生态文明价值观高高地举起来、亮出来。当发展决策与生态文明发生冲突时,知道孰轻孰重,当物质利益与生态利益发生碰撞时,知道何为优先。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都应自觉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生态文明为镜,多做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事情,摈弃破坏环境和侵害生态的恶行,努力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人人尊重自然环境的社会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看决心,更看每个人的行动。生态文明根本出路在建设,自然环境基本状态在保护,而无论是建设还是保护,都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拧紧水龙头到遵守标准设定空调温度,从少开一天车到采用绿色低碳方式出门,从减少房间开灯时间到节约能源系列行动,从捡拾垃圾到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堆放,从保护自然草木到主动栽树种草,从欣赏青山绿水到保护青山绿水等。这些对生态友善的行动,贵在持之以恒,贵在以少积多,贵在从善如流。 生态文明建设靠自觉,也靠倒逼。当前,在建设“美丽中国”共同心愿的牵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在由执政党的高度自觉向全社会的高度自觉转化,社会成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正日益提升,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需要抓住用好。要进一步巩固提高社会成员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强化树立“环境建设从我做起”的意识,从而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在路上的手机官网网赌官网局面。 2014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2500多万人、少数民族专任教师128.9万人,全国705个民族自治地方县级行政区划全部实现“两基”目标;在少数民族和民族手机官网网赌官网,百姓衷心感慨:“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丽的环境是校园”……这一切,生动地展示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民族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整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力争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服务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推进民族教育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庄严承诺。教育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决定》的有关情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民族教育的一条主线,也是一条红线。”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说。 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决定》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法律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试点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宗教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是《决定》的最大亮点之一。要知道,此前我国相关文件中,这一表述为“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从“协调发展”到“全面提升”,彰显出中央大力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更预示着民族教育的发展即将迈入新阶段。 《决定》指出,要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新建、改扩建安全适用的幼儿园,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重点支持民族地区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实施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依法履行控辍保学职责,降低辍学率;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优质特色学校建设等项目重点向民族地区倾斜;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民族地区设置工科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向民族地区倾斜;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地市州盟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较多的县市区旗建好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全面提升”并非没有重点,而是各有侧重。毛力提强调:要重点加强民族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合理布局,改扩建、新建标准化寄宿制中小学校,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入学率,实现各民族学生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支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国家教育经费向边疆省区倾斜,边疆省区教育经费向边境县倾斜,提高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骨干教师到边境学校任教。 “希望《决定》印发后,有更多的志愿者和教师去西藏支教。”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师达娃卓玛看到《决定》后,十分激动,也对记者提出了自己的衷心期待。原来,她所在的学校有学生5000多人,除掉后勤人员的教职工只有200人左右,师资严重不足。 类似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学校还有很多。在艰苦边远地区,教师队伍备受“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困惑。因此,《决定》指出,要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教师培养制度,推进师范院校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双语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农村中小学理科、音体美等学科紧缺教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向民族地区倾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和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向民族地区倾斜;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制订全员培训规划,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向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和内地民族班教师倾斜,重点加强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院校和内地民族班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培训;落实教师激励政策,改善教师福利待遇,绩效工资分配向农村教学点、村小学、乡镇学校教师、双语教师和内地民族班教师倾斜,落实好边远、农村地区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晋升倾斜政策。(记者 张烁 丁雅诵)第六条 申请商标注册或者办理其他商标事宜,应当使用中文。 李手机官网网赌官网会见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 华晔迪)记者26日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国资委董事会试点工作办公室近日印发有关通知,决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16家企业纳入规范董事会建设范围,手机官网网赌官网,国资委监管的112家中央企业中,董事会试点企业户数已达74家。 前述接近决策层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政策还应加大力度,财政政策还是有空间的,地方财政困难加大,企业效益下滑后税收受到影响,房地产调整使得房地产相关收入面临压力。
又如,在节能降耗方面,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7%。新能源领域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了100%和48%,而且规模都是高居世界首位。
三网融合方案手机官网网赌官网 看电视打电话上网一条线搞定为保证技术转移平台有效运转,日中文化经济交流发展基金会将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收集日本本土项目信息并进行评估。经过慎重筛选后,每年有计划地向中方提供可行性高的合作项目,并助推合作成功。
高虎城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外贸平均每年以15.3%的速度增长。而当前,我国外贸到了传统行业要提质增效、新的行业要创新发展的阶段,这其中有一个速度转换,是必须迈过的一个槛。辽宁省农机购置手机官网网赌官网资金全部下拨
作为首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甘肃还在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实践中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兴业富民的“绿色产业”,能为欠发达手机官网网赌官网发展探索新路。
本文采摘于手机官网网赌官网,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